傾聽出生命的彩蛋


台南羅蘭兒童教育關懷站老師 李虹敏


成長是分秒的,每天都在演繹著不同的故事。
成長,帶來歡樂,有時又夾帶一點傷悲。 
成長,帶來經驗,有時也會給一個難以忘卻的教訓。 
成長,一種酸甜的感覺,一種苦辣的滋味。
編織出的生命會有價值,亦會絢麗多彩。 


            從小到大,阿萱總是感到自己不夠好,羨慕著其他同學的優點,走在別人認可的路上,國小想當班級模範生,國中時想擁有受歡迎的人設,卻總在獨處時失落和沮喪,我問:萱〜你開心嗎?低下搖頭,啜泣的回應:我常常覺得好累!單親又隔代教養的成長,忽略了自己的價值和潛力,擁抱著迷路的阿萱,用我的耳朵和真心傾聽她的成長故事。


            12歲前阿萱都在外婆家,離婚後的母親選擇帶著哥哥生活,阿萱對外公外婆的感情更甚母親;那天,阿萱焦慮的告訴我:媽媽和哥哥要回台南了,要把她接回去一起住,襲擊而來的陌生感,讓她不知所措,如何面對這生命重大的改變?之後阿萱總會在課輔班放學後先繞去外婆家,熟悉的家人和飯菜味是她喘息的居所,偶爾會跟我要個擁抱,述說著她和媽媽的摩擦,看著母親和哥哥的相處,她說自己好像是個外來的鄰居。


            不知從何時起,阿萱心裡便有了心事,薄薄的記事本多了一把小小的鎖,說話做事多了一份謹慎,少了一份往日的天真與衝動,與人相處學會了怎樣小心防備。其實阿萱一直都懂,被選擇後的拋下,所幸外公外婆給予的愛平衡了那份失落,她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證明「我在這裡也可以很好」;現在,阿萱上大學了,每次回台南的相聚我們總能聊得意猶未盡,大學中的趣事讓她的生活有了不同的調劑與重心,卻也無法避免和母親和解的渴望,她氣母親沒有好好地看看她,怨小時候的分離,更氣母親因為操勞把健康丟失,矛盾的愛與被愛亦影響著阿萱對於愛情的看待,將退而求其次的愛緊握手中。


            傾聽中,渴望被愛的兒時萱與成熟獨立的少女萱常輪番出現;和解,但沒打算原諒、接受,原諒、接受,卻沒辦法和解充斥著她的心,連續兩年鼓勵阿萱接受諮商服務,害怕面視的心理讓她再三婉拒,鑒於試圖幫助她找到自己的動力,鼓勵阿萱勇敢嘗試各種不同的事物,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熱愛。天主是愛〜阿萱今年受洗了,開始積極參與教會活動,活出她的自愛,蒙主的祝福和帶領,阿萱能和我們的主耶穌一樣,「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呼應著預防教育落實青年牧民的美好真諦。


            聆聽與同行能衝破命運框限,能借力使力突破他人眼光、自我預言的成長故事,長大的過程「困境」難免也是一份禮物,伴同者需要摒棄任何形式的封閉角色,打開耳朵、敞開心,聆聽青少年用「心」訴說的年少故事,伴同讓每一個當下決定或抉擇都成為未來值得期待的人生彩蛋。


            成長便是這樣,有歡笑亦有哭泣,每一次勝利的微笑,每一次委屈的哭泣,都使我們懂得了好多好多,願每一位青年伴同者皆能效仿青年主保 真福羅蘭‧衛冠納「使自己的一生成為一份愛的禮物」,讓我們的青年人感到被接納,能為他們的生命和在困惑的時候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