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與希望
 

南投中原關懷站老師 許硯瑜
 
         經常因為孩子的耍賴或是調皮而氣惱不已,總認為孩子在與陪伴者進行一項「終極大挑戰」的遊戲,明知那是孩子們的一種「試探」,有趣的是,我們總在不經意中配合孩子們演出,等放鬆後回首一天的生活時,才氣憤的對自己說:「明天我一定會堅持自己的方式!」這樣的情節總是每天反覆上演,像是編劇失憶般地重複著劇情,只是換不同的孩子主導著劇情發展。

         許多劇情總是在每個世代、每個地方不定期上演著,例如:考試時的作弊或其他小動作、因臨時狀況而無法如期完成任務、為了能多得到一點點陪伴者的時間而使出十八般武藝等等,相信都曾發生在你我的求學時代。當時的我們總有許多看似合理的說詞來解釋這種種錯誤行為,現在的孩子同樣有著許多近乎合理的理由來讓自己全身而退;當還是孩童時期的我們總認為陪伴者不夠體恤我們,而今角色互換,晉升為陪伴者的我們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我們的反應與處置方式是否一如古老的方式對待?

         在我班上有個被寵壞的孩子⸺小傑,在家裡只要有不想做或懶得做的事情,祭出一句「我不會」總會有人出手搞定一切,所以小傑就以同理可證的方式,在其他團體中不斷使用著,想要調整小傑的心態,在陪伴時總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若要迅速完成一切就只有接受他的「我不會」。明知孩子是希望藉此得到更多的私人陪伴,但長遠來看,一昧配合著他,對孩子本身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像家人一樣任勞任怨的出手相助。通常這樣的孩子都是很聰明的,為了讓自己的課輔工作更有效率,也為了孩子們的學習,我決定改寫劇本,讓這孩子在我的眼皮下演獨角戲。他耍脾氣,我在一旁觀察著;他擺臉色,我任由他持續著;他落寞的躲在角落,我默許他不參與上課活動。回家前的擁抱與祝福,這天除了他以外,其他的孩子都興奮且快樂領受。獨角戲的主角,很落寞,很安靜,即便明知他對這放學前的小小儀式很期待。這樣的互動模式孩子跟我都不喜歡,我明確的告知孩子問題點,期待他的改變。下一堂課,他,依然故我;我,不動聲色;各自祭出獨角戲。第三堂課,孩子有變化,我完成一小部分的計畫。

         這堂課開始,獨角戲宣告落幕。小傑主動依照課堂規矩,自己動腦思考問題、主動翻書尋找答案、主動前來討論心中的疑問。他,不再祭出「我不會」的萬用牌,我,好興奮,因為他終於願意試著學習「長大」。當天放學時,我給了他大大的擁抱,並讚美他願意試著學習長大,當然也不忘給予充滿能量的鼓勵。他好開心,因為又可以跟其他同學一樣享受放學儀式了。

         有轉變就會帶來希望,只要陪伴者可以察覺孩子所需並設法給予,明確知道要給孩子甚麼,希望孩子成為甚麼樣的人,並祈求天主給予恩寵,就能見到轉變與希望。我,只是天主在陪伴與教導孩子們的事工裡安排的工具,天主安排我陪伴這幾個孩子一定有祂的理由與用意,而我又何其有幸跟孩子一同成長。挫折在所難免,而我卻得以因著天主安排的挫折而獲得成長的機會,這些歷練與經驗是我成長的養分,也是我日後陪伴他人的資源。

         總之,天主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天主加諸在我們身上的,一定是我們所能承受且是必須的,接受並盡力完成,將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