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玫瑰 手留餘香

金門兒童教育關懷站督導 殷宇聲

           經過三年的大疫,全世界的人們慢慢走出恐懼,迎接一個永遠被改變的世界。我們在這小小的島嶼—金門,懷抱著這三年來與學生們和親人們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在疫情期間,由於不斷的停課、復課、染疫、再停課,造成學生原本成績低下的情形更為嚴重。在當下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最需要的學生邀集在我家中集中輔導,這樣就避開了公共場所群聚的危險,也讓這些孩子能夠補救原本缺失的功課。
           

           因為這種模式的輔導,與學生和他們的家庭有了更貼近深入的接觸,也因此發現許多原本沒有看見的問題:基本常識的補充、負面情緒的處理、美學的培養、生死的面對、重新建立親子間的相處及啟發每位學生的獨特性,以培養自信心的建立…等等。也因為長期的停課、停班再加上暑假、寒假,使我能夠有充裕的時間與家長建立更信賴的關係,進而提供家長心理諮商的服務;與同學一起趴在草地拿著放大鏡觀察螞蟻、或是藉著顯微鏡研究植物細胞、古崗樓寫生、閩式古厝研究建築的結構、殯儀館送家人的最後一程…。


           總結這段寶貴時間的經驗,覺得以往的教學,老師們在教學上憑藉自己的知識,和以自己求學經驗教導學生是完全錯誤的,我們需要重讀一至六年級課程,並且了解真正的所謂「一貫」,每一課程堆疊出「整體」的概念,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必須揚棄。「建構式」數學更是要了解一至六年級各單元的關聯性,以及整體建構的是什麼?我們不是把學生教成一個計算器或是背題目的高手。


           在疫情退去的去年2023年暑假,針對升上三年級成績最差的學生經過學校老師推薦,我成立一個特別的班級。在星期一至星期六的每天早上八點到中午十一點半,重新建構學生一至二年級的國語、數學。每天回家寫一篇小日記,星期三、六寫一篇作文,整個暑假我們只畫一幅畫我們從鉛筆的構圖到描邊筆的定稿再到一點一滴的上色,讓學生們學習耐性和忍耐力,從中認識到從建立目標到完成目標的步驟與實踐。離暑假結束前十天,我們提前進入三年級課程,當學生們開學後興高采烈地告訴我老師上課他們聽得懂了,不再害怕上課以及寫功課了。上學期結束,這些曾經最後一名的學生,有些進到前五名,而其他全部至少都在中上段。有位媽媽拿著孩子的成績單興奮的告訴我:「夭壽ㄡ!我從來不知道我的孩子是可以讀書的。」


           2024年寒假帶著這群充滿自信的三年級生,針對抖音、短視頻對他們的不良影響:閱讀能力不夠、注意力不能長期集中、文化厚度不夠。我們開始新的學習旅程,每星期一至星期六下午一點至五點,一直上到除夕,初四再回來上到開學,除了三年級下學期課程外,我們每天閱讀哈利波特第一集,挑戰三百二十三頁純文字的享受,每兩天看完一部外語電影(挑選有關音樂或是藝術),介紹15位古典音樂家並且欣賞他們的作品,我們甚至看完了整齣的歌劇。

 

           當寒假結束這群三年級回到學校與同學分享這段旅程,同學發現他們分享的不是像他們的廈門購物,而是哈利波特的魁地奇以及莫紮特、巴哈、海頓的不同風格的音樂或是皇家煙火的壯麗,還是大英博物館裡讓人又怕又想看的木乃伊,這些讓班上同學充滿了不解與驚奇。


           開學了!這次我讓他們自己訂下目標然後我們一起討論達到目標的計畫,規劃出實現計畫的步驟,就像是在地圖上規劃航程。新的旅程開始了,讓我們坐上大帆船和傑克船長一起探索與冒險吧!


           與孩子們一同經歷一段又一段的旅程,就像是送出了一朵又一朵的玫瑰,驀然回首,發覺手裡滿滿的玫瑰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