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禧年 機車輕朝聖(下)
文.圖/姜捷
仲秋溽暑的尾聲,挑戰北北基之行,目標汐止聖方濟朝聖地及瑞芳四腳亭露德聖母朝聖地,一日朝聖的規劃,還有個小小的心願,就是前去汐止造訪即將搬遷的仁愛傳教修女會台北會院,向8月26日即115歲冥誕、9月5日宣聖滿9周年的聖德蘭姆姆致敬作最後巡禮;炙熱驕陽擋不住一顆敬禮之心,從台北總主教公署出發,Google顯示33分鐘,一直酷愛33這奧秘數字的我,於焉歡喜上路!
仁愛傳教修女會台北會院
早在40年前,母親姜黃荔芬前往印度取經,向德蘭姆姆請教如何安置新生兒及棄嬰的愛德服事時,我就一直聽到母親對這位當代活聖人的敬佩與讚許;德蘭姆姆1985年訪台,母親親自接待,姆姆的謙遜懿德與事主愛人善表,更是母親終生不渝的學習對象,母親臨終時,將姆姆的親筆簽名照留給我,囑我有生之日一定要到加爾各答垂死之家體驗國際服務,我前後去了兩次,切願成為姆姆仁愛理念的忠實服膺者;2010年特地赴汐止參加台北會院成立25週年銀慶,感受到周遭需要幫助的弱勢邊緣人對修女們的信賴與感念,更看到修女們永不休止的事主愛人精神;而今仁愛傳教修女會已來台40年,來自8個國家的9位修女們始終低調地默默深耕而感動不已,油然而生見賢思齊之心啊!
熱誠接待我們的張家禎修女(仁愛傳教修女會成立75年來唯二的台灣籍修女)感動分享她的聖召故事,並贈送我們正在進行中的「聖德蘭九日敬禮」祈禱手冊,娓娓道來姆姆對主基督的熱切渴望,修會非常注重每日靈修及聖體敬禮,懇切期望建立與主的密切關係,唯有信仰扎根夠深,方能在服務所需要的人身上看到耶穌的面容!我們在簡樸的二樓小聖堂跪禱,凝望十字架旁的「我渴」二字,深深省思主耶穌的「渴」,默想姆姆簡單卻深刻的「心懷大愛做小事」教導,領悟那何其不易的「愛到成傷」行動力。帶著張修女臨別相贈的姆姆聖牌及藍白小天使吊飾,一路引吭高歌的騎了一刻鐘,便到達朝聖第二站!
汐止聖方濟朝聖地
2019年8月17日才落成啟用的汐止聖方濟朝聖地,6年來,朝聖人潮絡繹不絕,最大的原因當然是亞西西聖方濟的傳奇一生,與主密契的恩寵與神修,引人歆羨嚮慕,聖方濟的一級聖髑恭奉在此,朝聖者勤懇敬禮不輟;另一方面,聖堂現代化的明亮通透建築風格,著實令人耳目一新,完全自然採光的高挑設計,天光自高處落在至聖所,那匠心獨運的藝術,讓朝聖者充滿沐浴在光中的聖潔與希望;而沿著聖堂兩側的立體鐵鑄十四處苦路,望而頓生臨場感,恍然聽聞無情鞭笞、婦孺飲泣、基督力盡而再三跌倒、被釘十架的椎心痛楚,歷歷在目;環堂四周巨幅的彩繪玻璃,更從伊甸園的生命樹,聖神照臨於世,聖言降生成人,呼應到聖方濟的〈萬物頌〉;儘管彩玻色澤鮮麗明快,仍能讓人靜心默思。
聖體小堂是平日彌撒所用之地,中懸方濟十字架,左側有聖德蘭姆姆聖髑,右側為耶穌的臨終「我渴」呼喚英文彩玻,在此敬體聖體,格外心定神凝,恩寵滿滿。
四腳亭露德聖母朝聖地
從汐止到瑞芳約莫半小時騎馳,沿途綠意照眼,心曠神怡;到達四腳亭露德聖母朝聖地拾級而上後,略顯斑駁的耶穌聖心態像在古意亭中赫然在目,先謁基督,再敬聖母,我們在聖堂裡恭誦〈希望的朝聖者〉禱文、詠唱一首首露德聖母歌及讚頌聖母德敘禱文,所有疲憊全都化為喜樂。
庭園中,迎上羔羊、白鴿、大野狼親密為友的聖方濟態像,感受到整個朝聖地在近70年長史中,被費心經營的花木扶疏、生氣蓬勃景象,真箇處處流淌著《願祢受讚頌》通諭中的生態歸依;來到聖母洞中庭,右側的〈病人之痊〉勒石,穩坐於群綠植栽中,讓人寬心滌懷!亭中的聖母態像更是一般較少見到的微微笑著,好溫柔也好純真,點燃小蠟燭,跪求的禱聲也不自覺地依恃著這美麗慈顏,傾心相訴,久久不歇。
望著手中蓋滿九格的朝聖護照,心靈愉悅,行囊豐收;出發與賦歸,都朝向同一定睛的心之所嚮,希望,就在不遠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