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那麼近,Kaka「義」咧


文.圖╱曾廣儀,編輯╱陳以沛


          8月1日「原住民正名日」是深具歷史意義的一天,因為30年前,擁有自己獨特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的「山胞」有了正式身分名稱,讓在這塊土地上的多元文化更能平等共生、相互交流、相互依存,融為一體。


          原住民與天主教有著深厚的淵源,據主教團資料顯示,天主教在原住民的傳教史始於17世紀,外籍傳教士們以本土化為牧靈重點,致使今日原住民教友佔台灣天主教人口2/5,且每年各教區都會舉辦感恩活動。高雄教區的原住民族主要有排灣族、魯凱族以及布農族,今年由屏東縣來義鄉主辦,於7月28日主日在來義高中體育館舉辦第八、九鐸區的「原住民正名日」慶典。

                                                                    
          一早走進校園,只見黃白梵蒂岡顏色的旗幟處處飄揚。主禮人劉振忠總主教早早即抵達現場,戴上編織的花環後,接受傳統迎賓儀式「抬轎禮」,族人載歌載舞將坐於轎中的總主教抛起歡呼,並由部落耆老面向東方呼喚祖靈,也宣報活動正式開始;對空鳴槍後,各堂區教友穿著具特色的傳統服飾,由主任司鐸帶領入場;劉振忠總主教及杜勇雄神父相繼致詞,也感謝民代長官及各界貴賓蒞臨。接著舉行感恩彌撒,在場者用自己族語為彼此祈禱,為主獻上當地名產。

                                                                    
          中午用餐後,舉行傳統樂舞競賽,各堂區部落不分男女老少,場面溫馨、熱鬧萬分。排灣族因部落、起源不同,只有在此才能同時聽到一樣的歌詞,而不同的旋律,非常有意思。節慶雖以競賽呈現,卻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分享。終場,眾人與總主教手牽手盡興舞蹈,意猶未盡地為慶典畫上句點。


          劉總主教在接受專訪時提到,教區慶祝「原住民正名日」比政府正式公告還早開始,慶典讓他感受原住民的生命力,團結心及對信仰之愛,在青山綠野中生活的他們,擁有與生俱來的好歌喉、肢體語言及藝術創造力,這些都是天主賜予的潛能。大家在此歡聚一堂,天主也與我們同在,共同以歌聲頌謝天主,並透過音樂、舞蹈更加認識祂,唱出天主的美好,跳出喜悅,所以只要時間許可,他一定全程參與,與他們共同歡慶。

    
          當問及劉總主教對天主教本土化看法時,他回答,從這些原住民身上已見證到,尤其是彌撒中讓人感動的族語聖歌,這要感謝過去來台的外籍傳教士們,大部分是修會會士,幾乎奉獻一生,並且他們認為原住民的傳統文化是天主賜予的恩典,所以他們去學習研究原住民的語言,與他們對話交流,融入其中,並編纂原住民族語《聖經》、禮儀經文及聖歌等。讓我們得以見證天主教、傳教士與各部落原住民的融合。

                                                                    
          提到對天主教在台灣的期許時,劉總主教語重心長地表示,臺灣目前的困境與世界各地差不多,因為少子化,人口減少,老人居多,所以信仰耶穌基督的人自然不多。教友和原住民族一樣都是少數民族,都是弱勢者,但是我們一點也不畏懼,因為怎麼讓臺灣教會打開福傳的困境,就是我們的使命,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有很大的福傳空間。期盼今年10月5日在高雄教區舉辦的全國聖體大會,能有效發揮福傳力量!
         

          這絕不是一個打卡日,而是一個值得分享和參與的活動,不是因為節目內容精采,不是因為原住民傳統服飾華麗,而是實際感受到天主的恩寵;上千人心手相連,歡聚一堂,共襄盛舉,誠心參與感恩聖祭,使人強烈領受到那可貴的三代同堂的家庭凝聚力,保存發揚自我文化的重要性及身分的認同,以及傳統文化和信仰的融合關係;最後讓人強烈感受到,什麼是一位真正的傳教士、牧者榜樣:劉振忠總主教自然散發的親和力,走在人群中,大方地與他的羊群建立信任的橋樑,情感的交流,不在乎時間的長短,值得敬佩。